走近一馆一展,共飨文化盛宴。我们定期推出博物馆里各具特色的展览,邀您一起领略历史魅力、品鉴文化内涵、感悟时代精神。
民族文化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新疆专展”
展厅:民族文化宫主楼
时间:8月1日起
简介: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展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新疆自古属中华”为核心,设“明月出天山”“丝路汇八方”“西域望长安”“共为‘桃花石’”“春风度玉关”5个单元20个专题,精选200件文物古籍、193幅图片及9部视频,系统呈现新疆与中原千年交融史,不仅讲清了大一统时期中央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更以实证阐明了并立对峙时期的新疆始终“向东看”,各地方政权持续行汉制、兴儒学、传播中华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发展壮大的历程为主脉,阐释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历史必然。
中国考古博物馆

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
展厅:中国考古博物馆
时间:7月28日至11月28日
简介:本次展览是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以来的第四个专题展览。展览共分为“发现古州城”“龙首新生”“千年佛光”“长安遗珍”四个单元,展示文物130余件组,向公众系统展示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了雄安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为政以德——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展
展厅:国子监广业堂
时间:7月15日至10月12日
简介:展览以思想、制度、实践三大维度为内容结构,以“德治”为叙事主线,分“官德思想 源远流长”“制度完备 保障德行”“言行实践 中流砥柱”三个部分。第一单元“官德思想 源远流长”聚焦官德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单元“制度完备 保障德行”以“官德制度”为核心,讲述官德制度在历朝历代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过程。第三单元“言行实践 中流砥柱”聚焦历史上的官德实践,通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诸多官德著作、家训、官箴等史料文献,展现了“清、慎、勤”“修身为本”“诚意正心”等道德实践。展览结合实物、多媒体互动与历史场景复原,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官德文化的演进脉络与精神内核,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面“以德润政”的镜鉴。
天津博物馆

时有微凉意——天津博物馆扇文化主题展
展厅:天津博物馆
时间:7月26日起
简介:中国扇的源流可溯至三千年前殷商时期的仪仗“翣”,这柄承载礼制威严的羽扇,悄然开启了东方扇文化的长河。秦汉以降,纨扇渐成风雅之器,至唐宋更臻鼎盛。及至明清,随着折扇传入中国,扇面艺术及制扇工艺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本次展览在深度挖掘馆藏的基础上,以“中国扇文化”为脉络核心,深入解读扇子的历史演变与精妙工艺,展示扇面书画的笔墨神韵,讲述扇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集中呈现其跨越古今的永恒魅力与蓬勃生机。
辽宁省博物馆

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展厅:辽宁省博物馆
时间:7月31日至11月30日
简介:展览分为“文明初章”“融合汇聚”“并同华夏”“中华一统”“烽火铸魂”“同心兴业”“伟大转折”“共谱新篇”八个单元,展出29家文博机构的512件(组)文物藏品,展现各民族从远古到现代在辽宁大地上开拓融合、团结奋斗的历程,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辽宁的孕育、发展与传承,系统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辽沈大地上演进、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精神家园的鲜活场景,全面展示辽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重要贡献。
上海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普希金与东方回响
展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时间:7月7日至10月9日
简介:展览引进全俄普希金博物馆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普希金的手稿,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相关画作、雕像等,从“非凡的一生——诗人生平记叙”“不朽的篇章——经典作品回顾”“遥远的回响——普希金与中国”三个章节展现普希金辉煌的一生与卓越的灵魂。其中,部分文物为首次入境,第一次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犹说宝船来: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
展厅: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时间:7月8日至10月10日
简介: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也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为全方位展现中国航海事业的历史和新时代成就,展览汇聚14家博物馆、6家港航单位近150件展品,分为“时势英雄”“海域通达”“流风遗韵”“今古相望”四个章节,以时间为轴,全方位展示七下西洋的历史图景,探寻郑和航海的当代价值。
常熟博物馆

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
展厅:常熟博物馆
时间:7月30日至10月30日
简介:展览聚焦历史上三次影响深远的衣冠南渡现象,展现南北文化从碰撞到交流、从传播到融合的历史轨迹,展现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永恒魅力。展览分为“交往·文明的初遇与碰撞”“交流·动荡中的文化新生”“交融·南北汇流的巅峰”三个部分,汇集8个省市20家文博单位的164件(组)文物,全面展示从先秦时期至清代的南北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系统阐释江南文化的起源、发展、繁荣风貌,整体展现江南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丝绸博物馆

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
展厅:中国丝绸博物馆
时间:7月11日至10月20日
简介:横亘欧亚,北引瀚海。草原丝绸之路,是经草原沟通欧亚大陆的最北通道,既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之所,民族迁徙往来之途,亦为东西文明对话之桥梁。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实证了中华文明之连续、创新、统一、包容与和平。展览聚焦10至12世纪草原丝绸之路,分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缘起”“游牧农耕民族的印记”“华夏多元文明的交融”“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四个单元,汇集文物213件/套,展示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阐释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浙江省博物馆

相无古今——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
展厅: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时间:2025-08-04至2025-08-04
简介:展览以“智慧与美学”为内核,将文物与3D打印、XR、VR、AI等前沿科技与石窟艺术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采用“文物+数字沉浸体验”方式演绎石窟艺术的东渐演变主题,全力呈现石窟艺术之美。全场沉浸体验内容覆盖犍陀罗艺术、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主题,观众在观摩文物与实物展件的同时,可以进入混合现实(MR)和虚拟现实(VR)数字沉浸体验场景,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
浙江自然博物院

描绘苍穹:星座与古星图珍品展
展厅: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
时间:7月18日至10月18日
简介:展览以文明发展进程为线索,依托托勒密博物馆的天文主题文物特藏,结合浙江自然博物院馆藏,集中展出八十余件文物和自然类标本,分为四大主题篇章讲述人类仰望星空的历史:第一章“想象苍穹”历数东西方各个古代文明对星空的想象;第二章“描画苍穹”集中展示中国和西方古典时期融汇科学、哲学与美学的华美星图;第三章“触摸苍穹”让观众近距离接触来自太空的天体碎片——陨石;第四章“探索苍穹”讲述历代天文学家从古代星盘到近代各类望远镜,视野不断拓展、思想不断深化的探索历程。
孔子博物馆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展厅:孔子博物馆
时间:7月8日至10月8日
简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与孔子博物馆所藏140余件套精品文物。展览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通过丰富的考古实证、儒家文献与传世文物,深入梳理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展示其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揭示儒家思想何以绵延相继,又不断应物变化、焕发生机的奥秘。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

大汉雄风:盛世辉煌的汉文明
展厅: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
时间:7月16日至10月15日
简介:展览汇聚陕西、江苏、甘肃等地文博单位的近百件(套)文物精品,包括 “汉并天下” 瓦当、四神纹玉雕铺首、阳信家铜器、鎏金铜马、金缕玉衣等标志性藏品,品类涵盖青铜器、玉器、漆器、钱币、琉璃器、金器、陶器等。展品不仅展现了汉代政治制度、军事成就、经济模式的宏观图景,亦通过日常生活器物、丧葬用品等细节,还原了汉代 “事死如事生” 的生活理念与文化信仰,立体呈现汉文明在中央集权、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驻马店市博物馆

蔡国六百年——蔡国历史文化专题展
展厅:驻马店市博物馆
时间:7月29日至11月2日
简介:蔡国作为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从叔度始封到蔡侯齐失国,历经上蔡、新蔡、下蔡三次迁都,在近六百年里,见证了周王室的兴衰,也在晋、楚、吴、越等大国夹缝中演绎着“生存智慧”。展览以“点—线—面”串联,分为“藩屏周室——从宗亲到权宜”“多元合流——依附、抗争与新生”两个篇章,汇集河南博物院、驻马店市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17家文博单位,190余件文物精品,回溯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深圳博物馆

大师刻痕——抗战时期的版画艺术展
展厅: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
时间:7月7日至9月7日
简介:展览分为“鲁迅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兴起”“抗战时期的版画艺术与历史风貌”“版画艺术:历史与当下的记忆传承”三个部分,较为详尽地介绍了鲁迅先生倡导培育中国新兴版画以及对抗战版画的重要影响,形象生动地向观众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展现了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雄浑史诗,以及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昭示了坚定不移维护正义和平的现实意义。展览选择力群、李桦、陈烟桥、古元、陈九等爱国艺术大师创作的80幅抗战主题版画作品进行展出。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瑞兽祥禽映华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动物世界
展厅: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时间:7月18日至10月18日
简介:中国古人认知中,动物不仅是自然生灵,更是文化、信仰与智慧的载体。展览以《尔雅》中动物分类体系虫、鱼、鸟、兽为依据,展出10家博物馆233件/套动物元素相关文物,涵盖青铜、玉器、陶瓷、书画等多种门类,向观众介绍各类动物(包括古人想象的“神奇动物”),展现古人对动物世界的深刻理解,传递关于生命、力量与美好的古老传说。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展厅: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时间:7月16日至10月8日
简介:“青,东方色也”,展览以文物为视角解读中国传统色彩美学,汇集国内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品类丰富、色相多变、造型优雅。展览分为“蓝田日暖玉生烟”“雨过天青云破处”“世间无限丹青手”“青出于蓝胜于蓝”四个单元,为观众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青色美学之旅,为即将到来的世界运动会献上了一场流动着东方美学的文化盛宴。
云南省博物馆

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
展厅:云南省博物馆
时间:7月15日至10月19日
简介:从1956年晋宁石寨山“滇王之印”的出土到近年来河泊所遗址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史籍记载与考古资料清晰勾勒出战国秦汉时期云南从西南夷到益州郡的伟大历史画卷,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一个生动具体的地域样本。展览展出文物约470件/套,类型涵盖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简牍、封泥、金器、宝玉石等,时代跨越战国至东汉的500余年历史。展览分为“星汉灿烂”“古滇华章”“万里同风”三大部分,展出云南晋宁河泊所、江川李家山等考古发现的重点文物,以及祥云红土坡、宁蒗干坝子、曲靖八塔台等60余个最新考古发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云南红土高原上多族群和谐共生的历史场景。